第335章 中了金人的算计_诈宋
我就爱小说网 > 诈宋 > 第335章 中了金人的算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35章 中了金人的算计

  斥喝完安维轩,赵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,回来踱了几步,又向蓝安石吩咐道:“去,将三皇五帝及至本朝的所有史书都与朕拿来!”

  蓝安石不敢怠慢,口中应了声是,忙唤了几个小内侍向藏书的缉熙殿奔去。

  此刻,赵构面色铁青,眼瞳间闪出的神色更是骇人。纵是在朝堂上侍候多年的臣,也是不由的垂下头颅,眼中流露出惊骇之色。

  难道这气候的变化,真的影响国运?或者这只是一种巧合?许多人不禁沉思起来。

  又有人想到,这位安侍郎当初中了探花,就是写了一遍历史推论的文章,也是述说历史更替的,今天这一番气候之论,与那篇殿试的文章又多有相信之处。

  挨了斥喝的安维轩默不做声的回到班列中,心中却是冷笑,历代王朝的更替无外乎是因为土地兼并,再一个便是就是气候的变化。

  事实上,自两宋立国之初,土地兼并便是最严重的,但土地兼并最大的影响不过是贫富分化严重,甚至也不是统治者的倒行逆施,而是那连年的气候异常,哪怕只降那么一两度。

  毕竟两世为人,安维轩受过后世现代信息的狂轰滥炸,前世那个时空的科技发达,现代科学对古代研究的极为透彻,甚至那个时空的科学家们通过勘探冰层与地层,就会推断出远古时代的气温变化,别说是这几千年。

  许是等候的过于枯燥,龙椅上的赵构,将目光投向安维轩,命道:“你,继续往下说!”

  “臣……”安维轩被吓了一跳。

  见安维轩犹豫,赵构说道:“朕恕你无罪!”

  “臣知自己今日多言……”安维轩依旧犹豫。

  赵构的声音中依旧带着急躁:“朕说过,便是你说错了,朕也恕你无罪!”

  “陛下教臣说,臣敢不从命!”安维轩出列,继续说道:“臣览历朝史书,可以看得出,凡历朝盛世,大多处于中前期,此时期气温明显高于后面的衰落期,而臣观前唐太宗皇帝的贞观之治,史书中极少有严寒灾荒之年的记载。

  历朝末年,气温一直则是最低的,臣观以两晋后的南朝时期最为低。而且臣还发现一个更为诡异蝗事实……”

  “说下去!”赵构命道。

  安维轩继续说道:“史书中,凡是那些被文人们斥为昏君的历代皇帝们,几乎都赶上了气温骤降和各种灾害,文人与史官们都将灾害的原因归咎于君主多行不义,因此遭到了上天的处罚,但实际的因果关系恰与这些人的认知相反。

  正确的逻辑应是气温的骤降,导致了自然灾害的频发,百姓流离失所,有人便将错误都归结为君五的倒行逆施,教君王替异常的气候背锅,成为天下人发泄怒气的口实。”

  沉默中的百官听言,心里突然有种安维轩是个精神分裂者的感觉。之前他的言论是说气候影响国运,说这种话定然不会在官家心中留下什么好印像,但后面说这话,似乎又有拍马屁之嫌。

  甚至安维轩的言论在一众人眼中看,是在为那位北狩的徽宗皇帝以前的所做所为洗白,谁不知道徽宗皇帝喜好花石,花石纲、公田所、艮岳劳民伤财,最后朝廷财赋枯竭,做了金人的俘虏。

  这很矛盾呐!

  在安维轩的眼里,依据气候起伏对王朝影响的这套理论,自己的前后言语在理论上没有任何的矛盾与抵触。

  没等来蓝安石,赵构示意道:“接着往下说!”

  安维轩硬着头皮,继续贩卖前世被信息轰作入到自己脑子里的那些知识:“历代王朝更替时,起伏不定的气温除了对我华夏百姓造成影响后,还会冰死北方蛮族牧养的牛羊,与牛羊赖以生存的牧草。陷于饥饿的蛮族不得不南迁,靠抢掠中原百姓勉强生活。

  我朝徽宗皇帝年间女真人犯我大宋,几乎都是因为气候变冷而无法过活,所以才拼尽全力南侵,以求得以存活。

  国内因为气温降低,粮食减产,老百姓造反,内乱不断。国外蛮族南下,外敌入寇,内忧外患……”

  说到这里,安维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,不再说下去。

  就在安维轩住口之时,秦熺冷笑道:“安侍郎此言,本官不敢苟同,这些年气候一直很冷,为何那金人不再犯我大宋,这又做何解释?”

  见是秦熺,安维轩厌恶的挑了挑眉:“秦大人,你当金人只有我大宋一个仇敌么?”

  “何意?”秦熺不解。

  安维轩说道:“金国以西有一部族名为蒙古,其首领为合不勒汗,与金素有不睦,时建炎年间,金国为专心攻我大宋,招揽合不勒汗,金太宗于金国上京会宁府设宴款待合不勒汗,合不勒汗醉酒后揪住了金国太宗皇帝的胡子,被金国侍卫制服。

  金太宗放归合不勒返回蒙古,后却又反悔派人去追,并意欲带回会宁府处罚,而合不勒知必有大难,早走一步才得以全身而还,此后金人使其臣服,合不勒汗杀了金人使节,自此金人与蒙古人展开长合数年的战争。

  绍兴十二年,完颜宗弼与我大宋议和后,即兵发蒙古,直至打到绍兴十五年以后,金与蒙古议和,金国割让二十七团寨,岁给衣食。合不勒汗在名义上臣服于金国,金国皇帝册封他为蒙古国王。

  合不勒汗当年病死,其堂弟俺巴孩汗继承汗位,结果俺巴孩被对手塔塔儿部出卖诱捕送至金国,被钉在木驴之上而死,自此,蒙古人与金人结下了血海深仇。”

  龙椅上的赵构有若雷击,只看着安维轩,问道:“此事当真?”52文学安维轩回道:“臣在金国一年有余,曾被金人皇帝置于礼部指点伶人排演歌舞,对于此事多有而闻的,臣去金国的路长走至红花务时,曾遇蒙古人袭击,此时至俺巴孩汗被金人折磨而死不过数月,金国上京会宁府人人皆知此事。”

  上当了,中了金人的算计!

  听安维轩所言,赵构不语,几乎是瘫坐在了龙椅之上。

  本朝细作极少或是工作不力,赵构自然不知道金人当时的情况,以致于发生误判。

  在绍兴十二年以前,金国不仅仅是只与大宋打仗,与北边的蒙古人也是不睦,甚至与称臣的西夏人也是同样不睦,当初若不议和,即便西夏人中立,北面有蒙古蛮人与金人搅扰,就冲蒙古蛮人能教金人割让土地来看,足以说明蒙古蛮人的实力非同寻常。本朝若坚持北伐,曾经失陷的土地,或许真的能拿将回来。

  只是眼下时机己失,时不再来了。

  更教赵构悔恨的是,议和时本朝处处割让土地,再看那蒙古人叫女真人生生上出二十七团寨。

  窝囊啊!

  龙椅上赵构的模样,秦熺看在眼中,小心翼翼的退加班列。

  朝中一众百官又如何不知其中道理,特别是一向主和的官员,面色越发的不自然起来。

  “官家,书来了……”

  就在这时,蒙古带着十数个小内侍,每人怀里抱着一摞书籍奔进殿中。

  到了近前,蓝安石禀道:“官家,那负责管书的黄门说了,宫中收录先秦的书籍甚少,先秦的史料极不完整,以前汴都还有些的……”

  挥手止住了蓝安石的话头,赵构只吩咐道:“诸卿,人手一本史书,察阅有关历代气候记录的文字!”

  ……

  整个垂拱殿成了一个巨大的校书馆,只听见翻动书页的沙沙声,还有磨墨折纸的声响。

  “后汉桓帝建和元年春,长安大雪没踝……”

  “后汉桓帝建和元年冬,洛阳大雪……”

  “后汉桓帝建和四年春,五月二十二冰雹有鸡子大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后汉灵帝建宁二年四月,长安大风冰雹……人饥,夫食妻,”

  ……

  “本朝大观元年,东京大雪没踝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靖康元二年春,东京大雪,护城河结冰,弓弦冻住,将士不能搀弓。”

  ……

  “莫要读了!”

  听得下边传来的一声又一声的禀报,赵构面色阴沉,又挥了挥手:“诸卿且退朝归去罢!”

  百官躬身叩拜,待起身之际,却见赵构依旧坐在龙椅上未动,百官亦不敢退去,只好立在原地等候赵构起身离去。

  只是赵构一直坐在龙椅上发呆,并未有离去的意思。

  赵构教百官翻看史料,正如安维轩所说,历朝后期皆是气候异常,冬春异常寒冷,夏秋多有大旱大涝,并伴随瘟疫、地震、蝗灾。

  但其中最明显的还是冬春两季气候异常寒冷,冻死果木庄稼,冻死无家可归的百姓。

  见赵构岿然不动,百官又不敢离去,蓝安石小心翼翼的说道:“官家上了大半日的朝,累的困乏了,去后面歇息片刻用膳罢!”

  赵构摆手:“朕哪也不去,教朕在这里好生想想!”

  “官家,您不走,这满殿的大人们也不敢退朝呐!”蓝安石小心的说道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jask.com。我就爱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jask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