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又被金国扣留了_诈宋
我就爱小说网 > 诈宋 > 第380章 又被金国扣留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80章 又被金国扣留了

  安维轩确实有些用力过猛了,说的这两样俱是揭了金国的短处。

  先说孔孟之道,孔子是儒家创始人,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历朝历代君王,如果想在中原有立足之地,都必须尊崇孔子,否则就不是正统。便是五胡乱华的南北朝十六国期间,很多北方游牧民族也都尊崇儒家学说。

  特别在中原的王朝,谁拥有对孔子祭祀权,谁就代表正统,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皇帝都朝奉孔子原因。

  金国作为一个北方游牧民族,他们十分向往中原儒家学说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后,启用了很多汉人为官,这些人就建议阿骨打按照儒家那一套进行统治。金国任用的汉臣赵秉文,就一真主张“儒之正理之主”。

  再看南宋王朝,赵构往南逃跑时,都不忘记带着孔子的第四十七代嫡孙衍圣公孔端友一起跑。不久后金国又立了孔端友的侄子孔璠为衍圣公,作为孔子真正的继承人,而跟着赵构走的孔家人又在衢州建宗庙,从此南北两个宗庙对立。

  但显然,被金人立为衍圣公的孔璠不是嫡子,在法统上就不成立,明显显的是个西贝货,相比较于南怂,绝对算不得正统。

  其二,金人虽然仿效宋朝举行科举,像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,当初金国是完颜宗翰最先举行科举,不过是当时金国缺乏管理占领区官员的无奈之举。再者,依金国制,只要有个九品官身,就以可让家人世袭荫官,所以在后来金国并不太缺少官员,故而像征性意义大于实际意义。

  所以金苦读的学子往往很是迷茫,国家科举取士,啥时候考?在哪儿考?考啥内容?流程是啥?录取多少?都是处于懵蔽状态,全看金国朝廷什么时候心血来朝做决定,而且决定还做得朝令夕改,每次考试的规矩都不一样。

  回过头来再说第二个问题,铸钱。

  往远点说,徽宗年间宋金海上结盟时,出使金国的使臣便发现了一个问题,金国人做买卖不用钱,不用钱用什么?采取最原始的手段,以货易货。

  没错,金国人做生意使用的是原始社会手段,连奴、隶社会时的手段都没学会。而此时,己是完颜阿骨打去世之后,金太宗完颜晟继位的第二年。

  再到后来,金人攻下了辽国的土地,手里开始有了钱,之后灭亡了北宋,手里的钱更加多了起来,然而这钱并不是金国自己的,而是使用的万国币。

  所谓的万国币,是指金国境内流的钱花样繁多,宋钱、辽钱还有后来刘豫铸的大齐钱,偶尔还有西夏的铜钱铁钱,甚至还有少量的高丽钱、东瀛钱,都在混合流通着。

  可是……惟独缺少了大金的钱。而此时大金己经经历四代皇帝,却还没有自己的铸钱,实在有点说不过去。

  安维轩的潜台词说的很明显,连自己的铸钱你大金都没有,还谈什么正统。

  准备的来说,金国建立之初完完全全的是个掠夺性政、权,半原始社会的人不会经营,更不理解社会运行规律,缺什么完全靠抢来解决,抢不到钱了,就抢人去卖。

 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,金国抢掠完河南以后,无抢可抢了,就捉宋人当做奴、隶去卖搜山检海追赵构时,从扬州打到明州,抢钱、抢人卖,平江府除被杀的十数万人外,更还俘走十几万人去卖。

  绍兴和议以后,每年宋都给金国一笔岁币。

  所以,金国习惯了一切吃现成的,自然也懒得去铸钱。

  当然,金国也想过铸钱,但又算了一下不铸钱的好处,譬如:不铸钱不用自己设立鼓铸及发行机构,节省了铸造、投入流通所需开支而且使用别人的货币,实际上是接受了别人的信用担保,这比自己从头建立要省事的多。

  再者,钱是用铜制的,而外国的铜进入境内,相当于自己积累了战略物资么。

  显而易见,不铸钱省了很多的事但对于懂得货币运行机制的人看来,坏处也是很明显的。

  譬如:铸币权在人家手里掌握,自己必定只能当跟班别人的财、政金融风险比如通货膨胀之类的,自己肯定要分担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更大的弊病出现了:辽国己经灭亡了,刘豫的伪齐己经被废了,旧钱越用越少至于西夏,穷得鸟不拉屎的地方,能铸几个钱出来,而且铸的钱质量也不好,数量也不多,甚至还要占金国的便宜,巴不得金国的钱流到西夏至于高丽、东瀛这两货,一是穷二是远,都是恨不得钱往它那流的货。

  综上所述,只有南宋一家铸钱,而且南宋还限制北流,这钱越用越少,马上就要回到以货易货的金国初立时的原始时代了。

  ……

  不管怎么说,安维轩在这两点上都戳到了金国的痛处,金国文武只能叫骂安维轩失礼,却拿不出反驳的理由。

  总之,完颜亮很没面子。

  时隔一年,安维轩与完颜亮的第一次见面,就是在这种尴尬中结束的。

  大金国失了面子,金国的两们馆伴官员的面色极不好看,安维轩与郑藻如同被撵出来一般,两个馆伴官如同押解差人一般,只将安维轩二人送到驿馆,连话也没多说一句便是走开了。

  拭去额头上的冷汗,郑藻心有余悸:“侍郎大人今日在金人朝廷之言,真的是惊出下官一身冷汗来。”暖才文学网安维轩傲然道:“君辱臣死,自昔而然。出使金国之前,安某便想到了,还有何畏惧可言?”

  就在这时,有随来的使从厨役进来禀道:“二位使者大人,今日咱们的用度被克扣了……饭菜只有素食、黄齑与酱,不见酒肉。”

  感觉受了愚弄,郑藻只命道:“将那金国的驿丞唤来,问问他是不是将金国与我等的用度都中饱私囊了。”

  “不用了。”安维轩摆手:“定是金人觉得今日落了下风,有意为难与我等。”

  说完,安维轩又与柱三吩咐道:“你对会宁府熟得紧,拿些钱财去街上买十只羊与些酒水来,今日我等吃全羊宴。”

  不一刻,柱三折回只禀道:“金人在使馆门前驻了兵丁把守,不许我等外出,无奈下小的只好回来。”

  不供给好的吃食,又不教自己采办食物,吃不成全羊宴的使团上下都很气愤。

  不一刻,那离去的金人馆伴官员去而复返,只说道:“我大金国皇帝陛下有令,宋人使节人员明日一早离开会宁府,一刻也不许多留,正使安维轩留下,供我朝借用。”

  驱赶倒也罢了,居然扣押使臣,立时引得使团人员哗然。

  然而,安维轩能反抗的了么?

  当然不能。

  绍兴十九年,安维轩被扣留在金国绍兴二十一年,安维轩被金国再次扣留。

  ……

  次日一早,在金国馆伴官员的催促下,宋人使节团队出了驿馆。

  临行前,郑藻向安维轩施了一礼:“侍郎大人保重,待下官回朝,定上疏教官家催促金国早日放归侍郎大人回我大宋。”

  对此,安维轩只拱手回礼,口中接连苦笑了数声,却说不出什么来。

  使节人员俱知晓了昨日在金人朝堂上的事情,在临行前俱是敬重的向安维轩施了一礼,方才离去。

  ……

  宋国使团走了,安维轩留了下来,身边止有柱三、周三、还有郑昆郑宝兄弟二人。

  就在使团走过不到一个时辰,驿馆里来了个宫中内侍,那内侍见了安维轩,只宣旨道:“陛下有旨,召宋使安维轩入宫觐见……”

  听得那内侍传旨,柱三等人面色大惊,焦急的看着安维轩,又不知如何是好。

  此刻,安维轩也有些紧张,完颜亮杀人如麻,性子古怪难料,昨日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又失了颜面,这一去是凶是吉尚且不知。

  安维轩能不去么?显然是不可能的,自家的小命握在对方的手里。特别是像完颜亮这样杀人不眨眼的人物,谁也不知道他下一刻会抽什么风。

  那内侍在前面引路,驿馆门口有人准备好了马匹,安维轩带着柱三出门随即上了马,跟在那内侍旁边向金国皇宫行去。

  “听这位中贵人的口音,应是中原人氏,像极了河南一带……”行走的路上,心情沉闷的安维轩开了口。

  不知此去是凶是吉,心中忐忑的安维轩在说话的同时,不动声色的将一串琉璃珠串塞到那内侍的手中。

  瞧见安维轩递来的事物,那内侍微惊之后,很是果断的收下了,面上更是带几分笑容的应道:“咱家确是河南人。”

  见对方能收下东西,安维轩打铁趁热:“今日,陛下的心情可好?”

  送来的物事很贵得重,更明白安维轩的意思,那内侍也不隐瞒什么,只说道:“陛下的心情好得很,特地御厨房置办了筵席,要与安大人您吃酒。”

  听得言语,安维轩立时松了口气。看来自己的这条小命暂且是保住了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jask.com。我就爱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jask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