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第一次正式上朝_诈宋
我就爱小说网 > 诈宋 > 第94章 第一次正式上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4章 第一次正式上朝

  官员的工作是上班,皇帝的工作是上朝。宋朝皇帝并非每天都上朝,事实上任何朝代的皇帝都不需要天天上朝,但是每天都要早起,只要身体健康没病没灾的话,皇帝每天早晨六点钟以前必须起床。

  天子之所以要起这么早,是因为要接受大臣们的“常起居”,“起居”在宋代在是请安的意思,“常起居”就是每天例行请安问好。

  有宋一代不设宰相,但做为百官之首设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,却行使了相当于宰相的职务,每日一大早宰相带着相当于副相的参知政事、主管军事相当于后世正副国防部长的枢密使与枢密副使、御史中丞等高级官员进宫,走到皇帝居住的寝宫外叩头问安。

  宰相中枢一干官员前来请安,天子自然不能向在床上,也要早早起来洗漱打扮,双方程序化的礼拜交谈几句,方才各自归去。

  有宋一朝,皇帝真正上朝的周朝是五天或十天一次,一般在每月的初五、十五和二十五早上举行,因此天子上朝的日子叫做常参朝,举行常朝的时候并非文武百官全部都要参加,只有御史以上官员并且身在京城的大员才能资格参加朝会,所以其余官员就没必要起那么早了。

  至于大朝会,只有每年的冬至、元旦、天子寿辰等日子才能举行,并非处理朝政而是像征性意思更大一些。常参朝之外,天子与朝臣的交流都是通过常起居进行的。

  安维轩算了一下,今日逢朝廷常参朝,五日后才是下一个常参朝的日子,倒也有些时间应对那御史。好在礼部书籍众多,为了准备应对那御史参劾,安维轩寻来书籍认真苦读思虑对策。

  按规制来说,依安维轩这般的小官员实是上得台面被御史参劾的,但安维轩廷试的答策却是经过天子钦点通过的,所以御史要参骇安维轩,天子这一关是绕不过去的,也就是为什么安维轩有了能上朝的机会。

  礼部内真正的大员只有尚书、侍郎,外加几个五品员外郎寥寥数人,但的手下七、八、九品的小官员却是一大堆,见安维轩每日在廨所里抱着一堆书籍苦读,不由叹道怪不得人家能被钦点了探花,这般用功实不是寻常人能相比的。

  绍兴十八年三月三十,天色还黑蒙蒙的,外宅莫愁娘子昨夜下戏回来的晚,酣睡的正熟,安维轩蹑手蹑脚从榻上爬了起来,洗漱了一番胡乱的喝了点热汤水,柱三在前面打着灯笼引路,出了宅院向朝天门一路行去。

  进了朝天门后,安维轩直接向会宁门方向行去,虽然安维轩未曾真正的参加过朝会,六部就在会宁门外以北不远的地方,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,自是知晓的。

  来到和宁门前,安维轩扫了一眼大致的算了一下,朝参官的没有三千人也有两千人,眼看着太阳快出来了,朝辰己到,便在赞礼官的指挥下于和宁前个登记,朝中重臣们也从朝房中鱼贯而出。

  参加常参朝最低的官员也在正八品,安维轩这个从八品显然是不够格的,前去登记时还引得那登记官诧异了半响,直到旁边有同僚将此前的事由说明了一番后,安维轩才被登记在册。

  嗯,御史参劾朝中大臣是常有之事,没有人会觉得新鲜,但参弹从品的小官,这就新鲜了,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新鲜,甚至还要牵扯到天子的决断,科举的结果,这就引人注目了。

  毕竟是个末流官,一身绿袍子极不显眼,除了和宁门外的几个登记官外,没人再多看安维轩一眼。

  文左武右,官员排队穿过会宁门掖门,再延大内御道向南行去,直到行到垂拱殿外有些距离,一众官员们再次按着规矩排好班位。

  赵构将都城设在临安,偏偏又将皇城设在了城南的凤凰山,明显违悖了传统都城设置的常规,令朝臣们上朝觉得很是麻烦,但也只能如此了。

  列在班次最尾的安维轩自是不识得朝中一众大员,但望着班次排队却感觉到明显有些怪异,在安维轩看来这这朝臣列队好像不大合规矩,并不是按着级别、品秩与差事之类排列的。

  直到后来安维轩问过礼部同僚才知道是个怎么回事,是因为朝会排位是个很复杂的学问,不单单看品级,要参考到方方面面,而且总是改来改去,只有负责的礼部官员才能说清其中的来龙去脉。

  在本朝靖康年间之前,官员朝参排序是由礼部鸿胪寺排序的,建炎年间之后朝廷废置鸿胪寺,排序的事情就显得更教人摸不清头脑。

  虽然朝参中的排序极少有人分得清,但大致情况如下,天子宝座是为金台,宝座左右是皇城司的宫中仪卫、起居郎、中书舍人等一干近臣,除此外像征皇家威仪排场的伞盖之杰的也不能少,

  金台之下的丹陛之上,皇城司卫官与朝中殷实等重臣东西对立。

  丹墀之下的的广场上,御道之东是文官,也是排规矩最复杂的地方,而御道之西是武官,公侯勋贵也在这边,并稍微突出靠前一些。678看之所以说御道之东的文官队伍是规矩最复杂的地方,是因为其中排列颇有些章法,在最前方的不是朝中二品三品的大员,而是礼部的赞礼官、通政司读书本官、纠仪御史监察官、尚宝司前导官,这些官员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为都是有差事的,言便出入。

  排在这些人后面才是二品三品的御史中丞、尚书侍郎、各衙门正卿以及国子祭酒等外朝大员方队。在这些大员方队的后面是六科十三道的口水官员,这些六七八品口水官们的位置比各部的部郎门又靠前一些,是朝廷教他们显得清贵一些。

  过了五品绯衣的各部部郎们,俱是一身绿袍的七品以下没人关心的小官,实际上这些官员们就是个打酱油充数的角色。

  安维轩排在末尾的末尾,虽然自家身量高些,但也只是看着天子影影绰绰外加一干朝中大佬的背影。

  朝中大事都是天子与执宰等一干大臣于祥曦殿或是天章阁商议的,常参朝驼鹿民节性事务居多,正因为这些繁缛事务居多,常参朝也就没了决议政事的功能,本日亦不例外,执宰与通政司在丹墀前像征性的奏了几件事,金台上的赵构在或是应了“知道了”,或是说个“照例”,除此外便没什么事了。

  此后还有某些地方路府的安抚使制置使之类的大员任满使入朝觐见,被天子勉励了一番,除此外还有些知府知县连垂拱殿大门都未入得,只是在门外遥拜叩首便算是走了过场。

  起的太早,这朝会繁缛事务过多,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完结,原本还集中精神的安维轩渐渐懈怠下来,直到听有人提及自己的名字,安维轩才打了个激灵振奋起精神。

  “着新科探花安维轩申辩……”

  听得丹墀前有人传音,安维轩忙抖了抖官服从最后一排最后一位出了列,向丹墀前行去。

  于丹墀下安维轩停下脚步,行的是觐见天子一拜三叩的礼节。赵构也在看着这个被自己钦点了第三名的探花,面上看不出任何表情,没人知道天子在想些什么。

  起身后,有内侍替天子向安维轩问道:“有御史弹劾新科探花安维轩于廷试策答皆为妄辩之言,安大人你做何辩?”

  这种场合,天子自是不能发问的,特别是安维轩的官职实在是太过低微了。

  安维轩回道:“微臣不知哪位御史大人控臣廷试策答皆为妄言,又不知有何佐证证明臣之策答是为妄言?”

  就在安维轩话音落下,只见有一人从御史班中走出,礼拜过后只听那御史言道:“起三皇五帝至我朝,我华夏湟湟数千年,每数百年便有贤才临世,出圣贤无数,各类典史子集著作更是汗水充栋,皆未曾似你这般大言不惭者迷惑圣心者。”

  说到这里,那御史向金台上拜道:“臣恳请收回安维轩廷试第三名,将其打回原籍永不录用!”

  趁这御史说话的当儿,安维轩打量此人,只见此人三十余岁,并未有任何出奇之处,自己也从未曾见过此人。

  那御史话音落下后,安维轩反问道:“这位御史大人口口声声称下官试策答皆为迷惑圣心的妄言,不知有何论据?”

  五日一次的朝会,本就是走个过场,许多官员本就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在应付着,忽听有人御前争辩,又涉及到今岁科举,立时来了兴致,开始全程吃瓜模式。

  那御史冷笑道:“本官观你廷试策答之言,与圣人文章极为不符,皆为离经叛道之言。”

  听言,安维轩笑问道:“敢问这位御史大人读书否,读的又是何种书?”

  “经史子集均有涉猎。”那御史傲然答道,为了在御前表示自家很积极上进,紧接着补充道:“读书可以启智、医愚、明理、修身,吾一日不敢辍也!”

  安维轩笑了起来,很有挑衅意味的说道:“这位御史大人读书想必只读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步,与下官所认识的读书境界怕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jask.com。我就爱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jask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