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探花的牢狱之灾_诈宋
我就爱小说网 > 诈宋 > 第148章 探花的牢狱之灾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8章 探花的牢狱之灾

  “去御史台做甚?”听柱三言,张氏不解道,又将目光投向自家儿子:“轩哥儿,这些御史寻你来做什么的?”

  此时的安维轩也是有些不知所谓,教家人在后宅等候,来到前堂,只看到一个着七品官袍的官员还带着几个官军和差伇,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。

  对着那七品官抬手见礼,安维轩问道:“这位大人为何带官差前来我府上,还请大人告之!”

  那七品官神态极为傲慢也未还礼,冷冷的说道:“奉官家诏,捉拿你去御史台,请罢!”

  “捉拿?”安维轩吃了一惊,不由问道:“安某犯下了何罪?为何要来捉拿安某?”

  “目无君上,作诗诽谤朝廷,如何拿不得你?”那御史促然加重了语调,随之与随来的官军差伇喝道:“与我拿下!”

  那御史话音落下,只见两个差吏将安维轩夹在中间,如同驱犬羊一般便要将安维轩向门外驱去。

  见自家儿子被官差挟住,张氏喝道:“我家儿子犯了什么法,你要捉拿与他?”

  听得前宅闹出恁般大动静,谭娘子与莫小妾也跟着奔了出来,抹着眼泪的哭哭啼啼。

  见安家后宅出来,那御史厉吓喝道:“敢阻拦官差办案,一律按同犯处置!”

  此时的安维轩也是一头的雾水,但还是安慰道:“娘,两位娘子,且先在家候着,没有事的”

  说罢,安维轩便被押出了家门,那七品御史出门施施然的上了轿,随来的差吏在身后驱使催促安维轩,如押解罪犯一般。

  此时正值午时,街上有许多行人,那些行人看到这去醒目的队伍出现在街道之上,无不立在旁边指指点点,议论纷纷。

  安维轩的宅院位于临安城东面新城,在临安城未扩建前这里本是城外,现下随着扩建道路两旁尽是酒家伎馆,眼下又是饭时,许多人出出进进,看到这种场面不乏有人围观,更有不少人认出了安维轩,愕然失声道:“此人不是今岁春闱的探花郎么,何故系于小吏之手?”

  随着五支曲子的传唱,近来探花郎的名声在临安城再次雀起,用后世的说法就是如明星再次翻红了一般,听得有人认出了安维轩,于御街两旁围观的百姓越发的多了。

  名人呐,名人出了事被官府捉了,这是临安城过几日的谈资八卦呐!

  此情此景,安维轩突然有一种熟悉之感,似乎在哪里曾经见过……

  安维轩努力的回忆着,忽的想了起来,今岁三月,自家高中探花,骑着黑骏马游街夸官便是这般场景,只是上一次是骑马从南向北,被人簇拥着好不风光这是步行由北向南,被人押解着,差别也忒大了点。

  “安探花,你犯了何罪,如何执于小吏之手?”

  就在这时,有道女子的声音传来,随之只见一女子来到路边,眼中尽是泪水。

  目光落在那女子身上,安维轩倒有些记忆:“这位娘子莫不是许妈妈家的女儿,参加过今岁花试的……”

  “官人认的奴家,奴家喜不自胜!”那伎家姐儿听安维轩识得自己,心中高兴至极,又问道:“官人何故于此?”

  “吾也不知!”安维轩苦笑着摇头道。

  听安维轩过般说,那伎姐儿也不知如何应答,只好说道:“官人身怀正气,何必惧那些魑魅魍魉般的小人!”

  得了这般话语,安维轩觉得这伎姐儿的说词很是敷衍,不过很快心有所悟,向着那伎家姐儿拱了拱手作别,随之高高的昂起了头颅,眼神由方才的躲避换成了明亮且无畏般的眼神,目光眺向前方,对所有人视若无睹一般,然眼神里显现出的光芒又如晴朗的天空一般毫无阴霾。

  除此外,英俊的脸更现出几丝淡淡的轻蔑的笑意,整个人的气质也随之一变,似乎换了个人一般。我爱电子书今岁鲤跃龙门的新贵本就引人注目,坊间又常有出于其的手的曲乐流行,近来又传闻得罪了权贵的说法更为广大低层百姓同情。以安探花的才气遭遇,再加上极佳的卖相,无论是对未出阁的少女还是以嫁人的少妇,甚至中青年妇人,都会立马成安探花的拥趸,看到安维轩这般模样,瞬间便迷倒了一片少女少妇外带中青年妇人。

  做为今岁春闱的三鼎甲极为耀眼的人物,上任不过三四个月被捉了去,怎么说都是大新闻。安维轩被押解行走的速度,比不得安维轩被捕捉的传闻传的快。

  上了通往朝天门内六部的御街,围观的人越发的多了,安维轩也发的耀眼了。

  七月中旬,正是天气炎热之际,临街有酒肆店面里有不少卖艺的清倌人,得知了消息顾不得自家营生立于路边等待,有与安维轩奉上茶饮解渴,有以手持香帕与安维轩拭汗,一时间场面好不令人啧啧称奇,一时间成为一段佳话被世人广为传说。

  旁边押解的官差自是没这个待遇,只能看着安维轩的待遇,心里羡慕至极。

  行走间,安维轩也不是一味的耍帅,心中也在思考这御史为何为捉拿自己,想了半响之后突然有了头绪,更想起一个本朝的一个历史名人来。

  根据那御史给自己安上的罪名突然起了本朝神宗年间的乌台诗案,这乌台诗案在宋代是极有名的。汉书中曾记载,汉代御史台中有柏树,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,故称御史台为“乌台”,亦称“柏台”。宋代的“乌台诗案”就是由此得名。

  所谓乌台诗案,是神宗朝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,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,用语暗藏讥刺朝政,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。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,后在御史台狱受审。

  后世以清代文字狱最盛,虽说宋以不罪读书人而出名,但依乌台诗案来看,宋代也是有文字狱的,更不要说是秦桧做宰相的这十几年间,与朝中官员网罗促织的罪名在史上是记有一笔的。

  想到这里,安维轩突然明白为何自己会被押解到御史台了,全是因为自己作抄了那首金粉东南十五州……

  想到这里,安维轩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刮子,自己犯什么个贱,非要抄那首诗,那首金粉东南十五州放在历朝历代都是要被看成大逆不道的,只是龚自珍所处的时代清人的文字狱己不如之前那般严酷了。

  想清了缘由,安维轩开始想自己以后的处境,这案子判下来自己会落得何等结果,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要不是有太后求情,险些被神宗皇帝砍了脑袋,而自家虽然识得韦太后,韦太后会不会与自己向赵构求情,还真是两说之事。

  穿御街过朝天门,沿街衙门越发的多了,更有许多昔日同僚于路边看热闹,很快安维轩被押到了御史台。

  很快安维轩被带到了御史台,穿过仪门,直接被押解到大堂之上。

  堂上公案上坐着个绿袍官员,面色冷竣如同审问犯人一般,用冷冷的目光盯着安维轩。

  宋时御史台,掌纠察官邪,肃正纲纪。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,侍御史知杂事为副职。下分三院,台院有侍御史,殿院有殿中侍御史,察院有监察御史。御史台的主要官员,大都参与司法审判。

  御史的司法管辖主要有,命官犯法的重大案件、他司受贿法官及由此而错断的案件,还有一些州县、监司、寺监、省曹不能审的疑难案件以及奉命审判地方重大案件。同时,御史台具有司法监督的职能。更规定:御史台应有刑狱公事,御史中丞以下,躬亲点检推鞫、御史台推勘公事,令中丞、知杂躬亲披详,必须仔细询问,御史台推直官躬亲勘鞫。

  似安维轩这个级别的自然不用御史中丞披挂上阵,一个御史台推直或是知杂就可以了,所以安维轩认定这坐在堂中御史不过是七品的知杂御史。

  “堂下之人,据闻你在西湖宴饮,写了首金粉东南十五的诗词?”盯着安维轩看了片刻,那主管的御史忽问道,随之教随堂递与安维轩一张纸笺:“你看可是这首?”

  接过纸笺,安维轩看到上面写的正是这首金粉东南十五州的诗词,坦然认道:“正是!”

  认了便好,也不需再传人证,那御史觉得省了许多麻烦,依司法程序接着问道:“你可有辩词?”

  辩词?安维轩想了想摇了摇头,虽然不知是谁在整治自己,但依苏东坡的乌台诗案与历代文字狱的前例,有句话叫做“欲加其罪,何患无词”,自己辩了怕是也没什么用。

  想了片刻,安维轩摇了摇头:“一首诗词而己,有什么可辩的!”

  “押入诏牢,等候处置!”见安维轩没什么话说,那御史与旁边吩咐道,随即便退了堂。

  堂上差吏得了吩咐,带着几分揶揄的语气说道:“走罢,探花郎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wjask.com。我就爱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wjask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